|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云南省最大的自然行政村-松林

云南省最大的自然行政村-松林

关键词:松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云南省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zhany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26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松林村,又称黑松林、松林驿,皆因这里曾经是一片森林而得名。2000多年前,嬴政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从僰道(今四川宜宾)修五尺道至曲靖,凿开了南通的要塞。松林村,正是五尺道进入大西南的咽喉,往来的官吏兵商、行僧旅士都要经过这里。如今,这个有100多个姓氏、8000多人的村子,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行政
村。


秦时遗留的古道
 
       从沾益方向往北走,五尺道上长满了荒草和荆棘。我们一行五人,扒开那些无名野草,昔日古道上的青石板以及青石板上的依稀蹄印,尚在诉说着往日繁华。时间犹如荒草,慢慢弥盖了这条泛着历史光辉的古道,而早在铁路和公路尚未开通之前,五尺道上已经人马络绎。走在五尺道上,驼铃声、战马声、厮杀声似乎尚在耳旁。传说中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挥鞭而就的“毒水”二字清晰可见。而五尺古道的历史,却远在三国之前的秦汉时期。

嬴政统一天下后,为达到开发西南夷的目的,欲治边,必先开道。秦时派将军常安略通五尺道,在“蜀身毒道”的原路上将五尺道向南修筑延伸,松林段五尺道是进入曲靖的第一站。到了汉代,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凿石开道,以通南中,迄于建宁,二千余里,山道广丈余”。道路开通以后,秦汉王朝便络绎不绝地派出大量人力进入西南治边,中原文化渐渐向西南渗透。
   
       踏着蜿蜒曲折的五尺道北行,翻过九龙山,眼前豁然开朗,万亩良田奔来眼底,村寨星罗棋布,这就是位于盘江坝子南部的松林。这一段的五尺道穿九龙山而过,九龙山山高谷险,曾经是林深兽聚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的道路环境决定了过往兵马、行人在翻山越岭之前必须进行休整,而地处九龙山北的松林坝子正是理想的休息整顿之地。久而久之,松林成了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一个驿站,过往之人,一歇一宿,不同口音,不同身世的人在这里相遇相会,松林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客栈、兵站和驿站,并最终演变成一座商城。这座在上千年的历史中积淀下来的小城因兵商文化和兵商经济的相互碰撞,奠定了松林在五尺道上的重要地位。经过千百年的繁衍,形成了一个人烟稠密的松林村。

建于明代的古城
 
       《沾益州志》有载:“松林驿土城在州(沾益)北二十里,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巡抚闵洪学檄都司王聘选建,周三百丈,高二丈。”在松林人的代代口传中,修筑松林古城是应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旨意,通过修建城池,显示权力的威慑,以此抵御外敌匪盗的侵扰,维护稳定。

        依山傍水的古城独具魅力,站在松林村的“魁星阁”上向盘江坝子及南盘江上远眺,不禁飘逸豁达;向森林及山顶凝望,更显厚重深沉。在过去,在老人的回忆中,象征朝日的东门每日为古城收获祥和、闲适的田园牧歌,温情融融的南门北门每日畅迎南来北往的商贾行旅,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被古城人准确地嵌刻在西门外小城头街口的回龙砥柱上:“四界牛羊归夕照,万家烟火乐春耕。”

 过去的松林古城,四周城门昼夜有人守护,定时开门、关门,管理规范有序,夜间有更夫巡逻,有事鸣锣为号。而在护城河外,便是松林城的外围村。自东门外顺数:东门外、大坝塘、柴家巷、张家井、丁家院、王家台、肖家沟、过街楼、齐家巷、大井上、王陈坝、吴家台……这些地名多数是以族取名的;也有以特征取名的,如三步两道桥、黑泥井、黑土地。
   
       明末清初,松林古城占地六万平方米,城内以魁星阁为中心设有四座城门。所置城池宛然一都市,东为上大街,西为下大街,东南侧副街为刘家街,西南侧副街为罗家街;东北侧副街为口袋街,西北侧副街为禄家街,南北向穿阁而过的是轴线街,南为南门街,北为北门街,辅之以东西城墙内侧车马通道,整座古城街道形成街街相通、户户相连的布局。民居、商铺、客栈、楼阁、庙宇均临街而建,排序井然,聚而不挤。远远看去,松林古城中的街道布局酷似一个“卅”字,从南北看像一“丰”字。

松林古城的院落,最大的特色是把一间或几间房子的前厦(小房)不砌面墙,留作雨棚样的空地,作为马帮歇店时拴马的地方。这种院落的屋檩上春夏季燕子衔泥筑巢栖满院子,所以又称为“燕落”。
   
       街道有规则地铺满青石板,石板在千踩万踏间伴着沧桑世事,反射出道道青光,流溢出清晰的纹理。[分页]

乾隆年间的魁星阁
 
       松林古城随处可见寺庙,观音寺供奉的是儒、释、道三教的神佛,也供奉当代英雄,崇尚当地贤士。黑风洞中耗子精的传说与名著《西游记》有着不解之缘;五小庙里,猪、牛、羊、马、虎都称作大王菩萨。在众多的古建筑遗存中,位于古城正中的“魁星阁”算是意义最为深远、保存最为完善的一个。

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松林最具驿城标志的建筑物魁星阁建成,据说,该阁为剑川木匠李光美设计建造。如今,我们身临松林“魁星阁”下,仍对其设计建造叹为观止。该阁设计奇巧,比例协调,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街上有阁,阁中有寺。

        楼阁底部四根大圆柱粗壮笔直,直矗阁顶,在每根支柱的外侧2.5米见方处又各立三根侧柱,整个地面16根柱子形成以中心正文武和四角四个小正方形的单体网状,四角的小正方形用土坯沿柱砌成四间小屋,现已将小屋土坯拆除改为通道。楼阁的柱、梁、檩、榫、壁瓦棱都是精工细作,榫口关键处还打有铁箍铁闩,十分牢固。据说,掌墨师傅是剑川的李光美。由于建筑的结构比较稀奇,松林的好多木匠都对此阁楼结构做过探究,但对其框架榫道都很难弄清楚。

        在魁星阁三楼的东窗下有一张供桌,供有一尊“魁星菩萨”,菩萨提笔点文、神采飞扬。二、三楼内藏有许多题词名画。如:清道光三十年夏,调署炎松巡,文山俭典吏蒋崇瀚赠的“保我黎民子孙”的大木匾。但几经沧桑,楼内的许多文物有的被毁,有的不翼而飞,其景令人扼腕叹息。

魁星阁自建盖至今,不歪不斜,巍然苍劲。1973年,村里曾对屋面的一些腐蚀材料进行过更换。1997年,由时任村领导组织投资12万元再次修复了魁星阁,将原来的青瓦换成了金色琉璃瓦,将一层四角的小屋拆除改成了通道,同时,黄灿灿的阁楼熠熠生辉,厚重的底蕴体现着松林人民热爱生活、勤劳进取的精神。
 
       如今,走进松林村,松林的古城墙已成为一个只能追忆的辉煌,它停留在了老人们苍老的传说之中。1949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与国民党89军驻松林部战斗,南北城门及部分城墙被炸毁,现今的松林村只保留着破损的城墙遗址。如今,古城墙虽然消失了,但整齐的街道依然存在,与古城同龄的集市贸易依然天天在进行。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287478185 传真: 邮箱:3442816025#qq.com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办事处鑫星小区92号 邮编:655500
Copyright © 2004-2024 曲靖星宏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_hmt.push(['_trackPageview', pageURL]);document.getElementById('BDBridgeIconWrap').onmouseup = function() { _hmt.push(['_trackPageview', '/im/qiao']);};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