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沾益(珠江源)历史人文文化

沾益(珠江源)历史人文文化

关键词:珠江源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沾益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zhany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51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关于“文化”这个词,我们从辞书上得知,它的概念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务的总和。本馆因循这个基本概念仅用方寸之地对珠源文化中所涵盖的自然、人文历史、行政区划、建置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水平、道路交通、文化教育、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族迁徙、民族特性、宗教信仰、民风民俗、服饰语言、文学艺术、文明程度、文化创新等等诸多方面这个课题进行挂一漏万的初浅探究,旨在抛砖引玉,敬请方家共同探讨,以达弘扬珠源文化之目的。
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就是赋予它文化的过程。
珠江源自然文化的核心是江源文化。
  珠江源的历史人文文化悠久而灿烂,但是需要我们下大力去发掘、梳理。这是传承文明文化的根基。
  文明文化的传承又迫切需要文化创新,这是落在我们今人肩膀上不容推辞的责任。
我们今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创造着一种文化。这里所要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今人创造的文化,它的文明程度如何?
  “9+2”使珠源文化得到了升华,它把源头至江尾的整条大江及周边的一切资源汇拢起来加以整合,它把这个大范围的各种地域文化汇集起来进行相互交融。
如何使珠源文化在这种交融中独树一帜?这是所有珠源人都应该思考并赶快行动起来的大事。

第一部份    自然文化
 
沧海桑田
  地质资料显示,珠江发源地马雄山与整个云贵高原是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即古云“峙山流川,发脉于昆仑”,乃风水家所谓第二大干龙。远在十亿年前,这里是与印度洋、太平洋连在一起的浩瀚大海,五亿年前地壳隆起趁成了陆地;四亿年前又下沉为海;三亿五千万元前再次成陆;二亿八千万年前又是一片汪洋,之后又上升为 陆;到了一亿九千万年前再度为海;一亿年前的三迭纪末,强烈的印支运动使全省变为陆地,至入千万年前的喜玛拉雅运动便形成了云贵高原的基本构造,之后不断受此运动影响,至三百万年前形成了今时的地形地貌,也就是说,珠江源的形成已经有三百万年了。“福音钟铭”曰:八百千万年前,沧海变桑田;又经三百万,雄山造珠源。
 
  地质构造
  马雄山地质构造受加里东运动、华力西运动、印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有径向构造体系中的磨嘎(马雄山南)断层形迹。有沾益山字形构造体系的卡郎(马雄山西南)脊椎形迹。
地质分布
  古生界:
志留系,出露于马雄山西簏的磨脚、北簏的偏桥。
尼盆系,出露于马雄山及周边。
石炭系,出露于马雄山及周边,为灰、深灰色块状灰岩,夹白云岩。
二迭系,出露于马雄山及周边,为泥岩、砂页岩、石灰岩、浅灰色灰岩,含白云岩条纹,夹白云岩。
 
地形地貌
珠江源属于滇东中高原地形,其地貌受构造、侵蚀、剥蚀、堆积以及岩溶作用所控制,马雄山存在侵蚀、剥蚀山地,其周边存在垅岗谷地、峰林谷地、峰从谷地、岩溶化山地。马雄山山体由泥盆系构成,东西两侧为南北向断层,是东向倾斜的单斜山脉。马雄山体为沙页岩,其四周山麓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卡斯特地形十发发育,溶洞遍布,珠江源出水洞就长达750米,而距正源10公里的桃源洞竟长达3500米,彩云洞(白云岩溶洞)更长达到4000米。
 
经纬高程
珠江源地处乌蒙山南延部分,西距主峰大牯牛寨山(海拔4016米)约一百多公里,位于东径103度51分,北纬25度55分。马雄山主峰海拔2439.9米,为县境第二高峰(第一高峰德泽牛角山,海拔2508.7米),北峰老高山海拔2382米,南峰象鼻岭海拔2131米,南北纵向11公里,珠江正源海拔2153米,珠源路口(牌坊处)海拔2140米。
 
源头气候
冯时可《滇行纪略》曰:“云南最为善地……四委如春,日炙如夏,稍阴如秋,一雨如冬”。正治曰:源头之气候特点乃是:春暖夏热无酷暑,秋凉冬寒不侵肤;空气干燥湿度小,昼夜温差最明了。虽然,王至远君在“珠江源碑记”中有“三冬无冰雪,四季尽葱茏”的语句,然则多数冬季的马雄山会出现雪满山原的北国风光。
 
源头植物
    马雄山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主要植物有30余科2000余种。植被类型属于泛北植物区系,即中国——喜玛拉雅山森林植被亚区,滇东岩溶高原植被亚地区,以高原特有的喜钙性成分为标志。其类型主要有元江栲林、滇青棡、云南松、华山松,泛北植物区系的山毛榉科、桦木科、胡桃科、杨柳科占优势,且分布着滇玉兰、云南含笑、云南樟、滇润楠、滇朴、梁王茶等高原特有物种。正治曰:实足的一个植物王国。
源头动物
    州志,清代的沾益州野生动物有虎、豹、熊、豺、狼、猿、猴、獭、獐、麂、狐狸、野猪、野兔、竹鼠。正治记事始,已无虎、熊、猿、猴踪影。1964年贵昆铁路贯通以后,不见了豺、狼踪影。如今的马雄山,1994年打了围墙恢复了原始林木,因而还藏着几只麂子(亲见)、穿山甲(亲见)、野兔(亲见)、蟒蛇(人言)、拖白练(亲见)、野鸡(亲见)、箐鸡(亲见)、野鸭(亲见),只是没了乌鸦(红土沟部队里还有几只,亲见)、,喜鹊、麻雀,乌呼,幸也哉!惜也哉!

第三部份    珠源人物
 
孙继鲁
  孙继鲁,字道甫,号松山,明弘治  戊午年出生于松韶关。其祖先乃浙江钱塘人,高祖孙维贤,以太学生言事忤谪云南右卫并举家累迁云南。维贤娶赵氏,生一子曰经,经生一子曰铎,铎生三子,长祥、次伦,三禧;禧生数子,继鲁乃其一也。铎乃继鲁祖父,今墓在松韶关村北孙家坟堂。
继鲁少小聪颖,诗书过目不忘,放牛牧羊手不失卷,人称“孙一掐”,言其每天读书一卷。继鲁以云南右卫军家子弟由昆明登学,正德十四年(1519)乡试中举,嘉靖二年(1523)登癸未姚涞榜进士及第。继鲁累官溰州牧、国子助教、户部郎中、卫辉、淮安知府、黎平知府、湖广提学副使、山西巡抚、陕西按察使,嘉靖二十六年(1517)升右都御使(正二品,松韶人呼其为孙都堂)。因山西边务,继鲁与总监督翁万达不合而被诬下诏狱。狱中无纸笔,饭后砸碗题诗于壁,与同狱杨爵唱和。后继鲁疽发卒于狱。京师百姓巷哭,为之罢市。穆宗时昭雪,追赠兵部侍郎,谥清愍。荫一子。后人集狱壁诗为《破碗集》(一做《财碗集》),此外尚有《松山集》(均散佚)。
继鲁刚直不阿,政声、廉声大著却冤死,痛哉!惜哉!正治曰:沾益州《二十五史》有传者,唯继鲁也。继鲁乃地道源头人,昆明县何争之(今仍争之,继鲁以云南右卫军家子弟登学昆明故)?其祖墓仍在松韶关,其号松山乃以“松韶”之谐音。明刘文征《滇志.旅途志第二》为证曰:“松林七亭而达炎方 驿,有火忽都堡。途经松韶关,孙清愍公生于此,别署松山,不忘所本也。”
正治曾为1998《沾益文史资料》浅为“孙继鲁传”,然则不详。幸甚!于书斋偶得继鲁诗、文各一篇,又有其六世孙孙鹏题记。妙者,无意之中更得继鲁墓志铭、许宗鲁序一篇,喜不自禁,继鲁事迹全矣!
 
文  翰
  文翰,字北明,乾隆义子也。生于源头来远铺,幼至京城,乾隆收为义子,宫中称阿哥。其后为侍读翰林(伴读皇子皇孙),官二品,上封三辈。其父大勋“郝封翁”儒林郎(正六品),祖父玢“郝太封翁”儒林郎(正六品)。文翰致仕回籍乃筑城墙,建公馆、花园、文阁、武阁、过厅、悬“皇亲国戚”匾,“剖决机宜、论断是非”,过此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时称“官殿”、“小云南”。文翰三子檀,嘉庆二年丁巳科武进士(明、清两朝沾益州、南宁县共八个武进士),出任广西把总。嘉庆四年,出师达州,陈亡于陈家场。追赠世袭云骑尉(正五品),其子元辉袭,卒于征途临安;元煌袭,官曲寻协标(禄营兵,最高军事长官)。元煌妻简氏封宜人(五品官夫人)。光绪八年,赐“忠孝节第”匾。正治曰:此乃吾八世、九世祖、清代源头第一旺族,一大人物也。不信,请阅《州志》。
 
蒋自万
  《沾益州志》:“蒋自万,炎方人,八年(咸丰)任寻沾营(禄营兵)右营头司炎方讯把总,后拔补右营千总花羽副将衔”。清制,千总(正六品),副将乃从二品。自万“花羽副将衔”乃名誉也。自万传奇故事,是其受曲靖知府之托,持“龙瑞宝印”(民间传为“龙宫宝印”),于每年四月初八祭祀马雄山下的老乌龙祈雨,辄应验,世传至今。自万遗物尚有练武之石锤及“龙瑞宝印”(今有其传人)。正治曰:源头周边世传老乌龙变人进京赶考与云南巡抚同行的故事,这可能虚。然蒋自万及后人持“龙瑞宝印”祭龙是实,源头一奇事也。
 
桂涛声
  桂涛声,原名翘然、字仰之,涛声为其笔名。涛声出生于马雄山南卡郎,是马雄山“滴水分三江”之一滴水哺育的源头人。涛声幼时艰难求学考入曲靖第三师范学校、云南美术专科学校。涛声探索真理、追求进步。投笔从戎,加入中共,被捕入狱四年,出狱后碾转上海继而奔赴华北开展抗日救国工作,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最著名的歌曲有《我们在太行山上》、《送棉衣》、《歌八百壮士》等,这些雄壮的歌声是鼓舞战士奋勇杀敌的号角,是埋葬日寇的怒涛海洋。
桂涛声是地道的源头人,是珠源儿女的骄傲,正治曰:卡郎生翘然,涛声在太行;沾益多英杰,珠源美名扬。

第四部分    源头文苑
 
春游马雄山
王学仁
雄山花似海,
密林藏珠源;
 沃水奔千里,
情系麒麟城。
 
一源独秀
水伴轻歌慢舞,
灯与群星争辉,
            ——周   宗
 
 
珠源水甜,普洱茶香。
          ——饶   卫
 
 
滴水分三江,
一脉隔双盘。
           ——王至远

珠江源牌坊楹联
郝正治
浑元乾坤见此龙马精神,
大千世界数我珠源风光。
 
驿  卒  谣
江夏人南宁令程封
水西军中得大胜,
炎方驿马排成阵。
大捷飞来可渡桥,
设流改土开三郡。
低语忙添恤马钱,
挥鞭棰楚驿门前。
官马营马骑不足,
厨下狼籍官猪肉。
 
温泉偶浴
孙继鲁
指点渊源碧溜清,
火珠谁教付波臣;
始分灵窍三冬暖,
常住离精一脉真;
冷面宁趋岩罅热,
冰心独解玉壶春;
何当共说骊山好,
今古溶溶不染尘。
——《滇南诗略》
 
汉家五尺道,
置史抚南夷;
欲使文翁化,
兼令孟获知;
盘椎枸酱实,
歌杂竹枝词。
——晋司马光
 
饷 夫谣
马上红旗夜半到,
飞传军饷三千鞘;
堡夫开门抱儿啼,
燕麦街头无处籴;
前路长官莫性急,
厨下烹鸡聊进食;
抬人犹自可抬鞘,
压杀我上板桥下;
板桥堡军劝尔且无逃,
                                                     东南金钱亦有限,
                                                       年转鞘三十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287478185 传真: 邮箱:3442816025#qq.com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办事处鑫星小区92号 邮编:655500
Copyright © 2004-2024 曲靖星宏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_hmt.push(['_trackPageview', pageURL]);document.getElementById('BDBridgeIconWrap').onmouseup = function() { _hmt.push(['_trackPageview', '/im/qiao']);};
='{"id":"10"}'>